增加土地要落實 明日大嶼莫遲疑

糾正三權分立錯誤觀念任務艱巨
2020-09-16
人大有權 DQ有理
2020-11-30

增加土地要落實 明日大嶼莫遲疑

增加土地要落實 明日大嶼莫遲疑

近日香港特區政府推出第三輪防疫抗疫基金,總值約240億元。坊間對此反應不一,有的支持,有的說力度不足,有些則認為應該把儲備留下來,更有借機阻撓⎾明日大嶼⏌這個增加土地方案的基礎建設項目。
香港土地短缺不足,導致供求失衡。沒有足夠的土地去興建公營房屋,以致輪候編配入住公營房屋要等上5年多!低收入家庭長期居住在環境惡劣的地方,又要支付昂貴的租金。土地不足,樓價貴,年青人想有自己的居所,但因為負擔不起而感到困擾。除了居住問題,更窒礙基礎建設的發展,且影響到興建辦公大樓、商業樓宇、醫院、社區設施(如護老院舍)、文娛康樂和休閒設施等,直接影響香港的經濟發展以及港人的生活質素。
因此,特區政府於2011至2014年期間展開專題事項《優化土地供應策略:維港以外填海及發展岩洞》,研究評估透過兩個土地供應模式 ─ 在維港以外填海及發展岩洞 ─ 優化土地供應的可行性。2018年成立土地供應專責小組,利用18個月作公眾諮詢,讓市民討論增加土地供應的方案,解決⎾貴⏌、⎾細⏌、⎾擠⏌的問題。該專責小組的報告總結了幾個可行方案,包括善用新界閒置土地和棕地、發展岩洞、以及維港以外近岸填海、發展東大嶼都會等。縱使各種方案都有不同程度的困難(如處理受影響的持分者),我們仍然要迎難而上,以求增加土地供應。
在各種造地方案中,適度填海最能解決土地供應的問題,我們懇請特區政府大力推動⎾明日大嶼⏌項目,製造土地,既可作房屋興建、發展經濟,和優化港人生活,同時可以改善連接新界西北部與港島和九龍的交通問題,更可以有大片土地建造受舊區重建影響的居民的安樂窩,改善市民的生活環境、重建舊區美化環境。
在今天經濟低迷的環境下,有人反對推展⎾明日大嶼⏌項目,他們認為應該把現有的資源用作防疫抗疫。我們在支持政府推出一輪又一輪防疫抗疫基金之際,更支持撥款推展⎾明日大嶼⏌項目。⎾明日大嶼⏌既是最有效的造地方案,亦能為從事建造業的三十多萬人士提供就業機會,假如以一家三口來計算,直接受影響的人數上百萬計。另外,基建項目興建時所帶動其他行業亦可以受惠,例如運輸及物流業、餐飲業、零售業、資訊科技業以及金融保險業等,帶動整體經濟復甦;往後新畢業生便不再慨嘆⎾搵工難⏌。
我們不妨回顧七十年代提出興建地下鐵路時,反對人士認為只要重整公共巴士路線便可以滿足市民的交通需求,現在看來可笑。九十年代設計興建西鐵時,也有人反對,在2003年通車時,經濟不景,由於使用率不足,被社會上目光短浅的人質疑是⎾大白象工程⏌,可是到了今天,隨着新界西北的發展,西鐵已經不勝負荷,每列車要加車廂數量,並且加密班次以應付需求,那些說西鐵是⎾大白象工程⏌的言論早已經不攻自破。
認識工程的人士都知道,⎾明日大嶼⏌這類大型基礎建設項目的推展,需要有前膽性的規劃、前期工程可行性研究、環境影響評估、交通影響評估等,然後進行一系列持分者的諮詢工作及詳細的勘察研究工作,單就工程的前期工作便往往需時五到十年。
本會希望特區政府本着推動經濟發展和改善民生,盡快推出⎾明日大嶼⏌項目,進行中部水域人工島相關研究,切莫議而不決,蹉跎歲月,錯失發展的機遇。